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 2016的博文

解决而非陈述问题

出纳日常应该在保险柜里放多少钱合适,这是个问题。放得多了,不安全,比如我们企业新搬入的厂房还没有安装监控系统,每天都要有人把现金带回宿舍的保险柜里保管起来;放得少了,不够用,昨天老板娘来报账,我就告诉她没钱——库存现金只有几百元。今天老板娘又来了,我还是告诉她没钱。所以她就打电话给老板告状,结果就是老板在电话中把我说了一通,并让我立即去银行取钱。 这几天库里没有钱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企业主要的现金支出是原材料运费,有时候一天来三四车,就要好几万,天天取钱是必需的。其他就是些零星的小支出,差旅费啊、食堂买菜啊之类的,用付运费剩下的钱就解决了。这几天月底,库存充足,厂里的一个负责库存的行政人员请假回家了,不会来料,所以我就没有取钱。本来库存还有两千块,但是老板要出去花,想拿走一些,就都给了他。 但考虑的挺好,突发情况也是有的。作为出纳,库存的现金不能满足需要,这个我绝对要负责任。但是我比较烦的是,老板娘居然给老板打电话告状,这让我非常不爽。我告诉她没钱只是叙述事实,并没有说不给她报,再说我怎么可能有权利不给人报账。我的潜在意思是我需要去取钱后才能报。但是她这样做显然是以为我不打算给她报。在去取钱的路上我仔细想了想这个事儿,其实问题可能在我的回答方式上。如果她来报账时我回答“现在去取钱”可能结果会好一点。回答“没钱”,陈述了事实,但没有提出解决方案,老板娘包括老板,他们要的就是解决方案。 我记得在xrspook那看过篇博文,比较真实的描述了一个行为被反对而反对方又不提出解决方案的人的心理活动。当时我就在想,在反对别人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是有义务给对方提前设想一个解决方案的,这样反对才有说服力,也尽可能的避免冲突或者造成对方的不满。我通常不喜欢对别人的行为提出异议,工作中经常做的事情是陈述事实,以期别人从事实中推导出的结果和我的想法一致。但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很小,有时候对方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有时候对方根本就不会对此做出任何反应,这就很容易造成沟通无效。更何况老板雇佣员工的目的就是帮助他解决问题。上班快半年来,我在说话技巧上比以前更加小心翼翼,但要有所提高,根本还在思维方式的转变,我觉得这个思维方式其中就包括替别人解决问题的想法。无论如何,今天被告状还是让我颇有收获。

终于迎来windows 10 mobile更新

自从去年买了lumia 640以来,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在cnbeta新闻流上搜寻着关于windows 10 mobile的消息。经历了7月份win 10桌面版发布、9月份移动版发布、12月的准备推送、今年2月份的所谓正式而并没有发生的推送,直到今早(3.18日),我终于在翻了两页的cnbeta上看到了windows 10 mobile推送的消息。很难把这个消息称为惊喜,因为事实上我早已wp手机系列失去信心,只有我手中的华为在晚上睡前剩余45%的电量而第二天早上就自动关机的情况下我才会想到wp手机的好处,当然这个好处是不是建立在应用稀少的条件下还不能确定。不过既然能升级了,无论如何也不会比现在的wp8.1更差吧。所以我立刻就下载了微软的升级助手,开始了升级工作。 升级过程并不算慢。下载系统大概用了1个小时不到,安装则是30分钟。而系统安装过后导入旧数据居然用了一个小时。 全部过程完成后,整个桌面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导航栏变高了,也就是虚拟按键那一栏。不仅导致有效使用面积变小,整体也很不协调。其他方面如下。 一些自带应用,例如邮件、日历,与电脑版win 10的风格和布局进行了统一,用起来更加顺手。 Edge浏览器缺少了手势滑动。但是速度有所提升。但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反复尝试后我依然没有能把默认搜索引擎从bing改为百度。虽然现在的百度很流氓,但就搜索功能来说,bing很少能给我满意的结果。 所有应用,无论是第三方还是自带的拨号、日历、短信都略微卡顿,甚至连闹钟打开速度都很慢,很容易黑屏。相册里照片加载速度也不如人意,即使刚刚打开过,隔几分钟再打开又会重新加载。 新增加的文件资源管理器比较好用,可以方便的管理存储卡和手机上的文件。 如同电脑版win10,一些应用无法删除,比如xbox,114查号,电影和电视之类的,而这些应用几乎是我从来都不会打开的,放在那占用存储空间简直像一块石头堵在心里不舒服。不得不说,微软这几年跟着国内厂商,可是把“全家桶”的技术学个透彻啊! 最后必需要说的是,win10版的淘宝今天也进行了更新,界面改得和安卓苹果类似,但是无论打开哪个模块都很慢。不过既然有更新,还是给了大家一些希望。 体验过win 10 mobile后,和windows 10桌面版的感觉类似,就是整体良好,小问题不少(这是在忽略应用数量问题而言)。现在就是不知道续航如何,如果系

加班这点事儿

我在求职的时候,多次遇到面试官问对于加班的看法。当时的我还很天真,也不想因为表现出一点犹豫意向而错失工作机会,回答都是“加班是因为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完,这种情况应当加班”。这句话并没有帮我赢得想要的工作机会,当然,这句话也没说完。如果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完,理应加班;如果自己的工作都做完了,可是因为别人的原因还要加班呢? 我现在所面临的加班情况基本都是后者。周末什么的就不说了,反正也没有,就只说每天正常八小时之外吧。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老板,带动了整个村及周边地区的富裕,所以我们的客户大部分都是老板的老乡。有些老乡来拉货可不管你什么时候,想来就来了,常常是下午下班六七点了,开一辆小卡车突突突就来了。这时候总不能让客户等到第二天早上啊,所以我们这些当会计的,即使都快睡着了(夸张,通常在宿舍玩的高兴),也要起来给他们算账、收钱。还有一种情况是,厂里的生产也没个准确的时间点,一般是缺少某个型号,客户又急要,就加班加点的生产,中午生产到一点多才吃饭,晚上生产到七八点那也是常有的事儿。就像今儿早,居然五点半就起来生产了。生产的时候我们财务是不用去,但我们要等着把产成品入库,并且及时算出来成本,老板可是随时都会问起。当然那种早起生产的情况我是不会跟着去的,即使把门敲破我也只是蒙着头睡觉。 这两种都是前述那种因为别人的工作没做完而导致的加班。但实际上加班过程中我们都在干什么呢?无论是算账还是算成本,都是一会儿的事儿,真正消耗时间的是装车、生产的过程,而这些过程财务也没法参与。所以大部分加班时间我们就在办公室看看电脑,玩玩手机,消磨着时间,等待着发货单或者领料单送来,然后十分钟算完,下班。 这样的加班究竟有没有意义?我觉得没有。首先,加班没有加班费。即使到现在这个点,十一点半,我也只得到了一盒方便面的安慰;其次,这样的加班对公司效益的影响微乎其微,拖到这么晚的往往只有一两个客户;最后,总是加班生产导致工人们怨声载道(当然他们也是没有加班费的),来一批走一批,新工人来到又要熟悉个把月。 不过从老板的角度看,多赚一分钱也是钱,还几乎没有成本增加。工人们不乐意,再招就是了;会计们不乐意,也再招就是了。

第一次给自己理发

图片
我来到湖南北部的一个小镇上班后,有两大发现。第一是镇上没有澡堂,反而到处都是足浴中心;第二是理发要30+一次,在学校理发最贵也不过15元。体验过一次30元的剪发后发现,实际上理发师的水平在15元价位和30元价位是差不多的。买个理发器给自己理发这个念头并不是由价格引起,而是在逛什么值得买时看到的——最便宜的理发器才29元,自己理一次就回本儿了。于是乎果断下单。 理发器和理发店里的一样。拿回来后我便插上电源,可是怎么也启动不了。这时我想起了它的宣传语:超静音。难道刀头在转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小心翼翼的把刀头贴近头发,一点反应都没有。无奈我只好把它放在那里继续充电。可是拿到新理发器的心情过于喜悦,等不过十分钟我便又去实验。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把开关的意义搞反了。把开关拨下来冲了十分钟,机器终于可以转了! [caption id="" align="alignleft" width="90"] 理发器[/caption] 我无视说明书上要求的充电10个小时的建议,插着电源,披上在网上买来的披风就开始了给自己理发的活动。我的工具只有这一支理发器,加一个直径不到10cm的圆镜子。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我从两边的头发开始推起。推了第一下,感觉很流畅,声音也和理发店中常听的声音一样低沉温顺,推过之处头发应声而落,在我蓝色的披风上留下一撮黑色。当我愉快的推第二下时,理发器没电了。 断断续续的冲十分钟,推十分钟后,我终于觉得这是一项艰难的工程。头发已经被我推的坑坑丫丫,两边推短了,头顶突兀的留下一撮长发,后脑勺还突出一块。所以我是这样了: 这样的发型去上班有些张扬,我只好使出了必杀技。结果是这样: 这并不是一个很坏的结果。一些小瑕疵是有的,但整体还能接受,我头发长得很快,两个星期后就能再让我重新“设计”发型了。另外还好我的工作是在室内,否则湖南这几日降温,对我来说可是挑战。 总结:第一次给自己理发很成功,我需要去买个大点的镜子了。

第一次自己做咖啡

图片
怎么样才算是自己做一杯咖啡呢?冲一杯速溶咖啡肯定不算,即使又往里面加了点糖、牛奶或其他调味品也不能算。因为速溶咖啡粉末是已经做成的咖啡经干燥形成,类似于奶粉,只要倒进水就可以。正如只要加水通上电就可以蒸米饭这一活动不能被称为会做饭一样。不过要是严格来说,做一杯咖啡恐怕是要从咖啡豆的烘焙开始。鉴于我现在的条件,连磨豆这个步骤都想省去,所以第一次做咖啡只是一个从咖啡粉到咖啡的简短过程。 我选择的工具是法式压滤壶,简称法压壶。这是一款比较简单的咖啡冲泡工具,只有三个部分:一个带把手的玻璃杯,一个不锈钢盖子,一支插在盖子中间,可以自由上下,并且在底端带有一个和杯子口大小相当的滤网的不锈钢杆。用法压壶做咖啡的步骤很简单,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真正的咖啡是煮出来的,但是怎么个“煮”法,我却不太清楚。我还曾以为做一杯真正的咖啡必需要有很大块的需要通电的咖啡机才行。直到有了法压壶,才知道原来做咖啡和冲速溶也有些相似之处,区别在于做咖啡涉及到一个“萃取率”的专业名词。法压壶比手冲壶好的一点是,它适合对咖啡口味还不甚了解的新手使用,无论如何,做出的咖啡味道都不会太差。而手冲壶的话似乎就涉及到水如何浇到咖啡上,用多长时间来浇水,应不应该焖蒸等问题。法压壶就简单得多。只需要把咖啡粉倒进壶内,浇上水,一般是烧开后敞口放置三四十秒的大约在92~95度的热水,盖上盖子等个三五分钟,把滤网压到底就行了。 第一次做咖啡,我选择的是豆叔家经过蜜处理的曼特宁,但是据我后来在淘宝的观察,这个咖啡不算很便宜,让我怀疑第一次如果喝得太好,以后口味就不好满足了。不过事实证明,我的味蕾并没有那么敏感,各种咖啡豆之间细微的差别我很难体会到。 做出来的咖啡香气十足,相比之下,速溶咖啡简直毫无香气可言。喝到嘴里,微微的苦味,没有丝毫酸的感觉,在嘴中停留片刻,苦味就转变成了微甜。喝下后,口中则留下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提神效果倒没有感觉很出众,晚上九点多喝下,十一点睡觉入睡很快。大概是量太少吧。 第一次喝过自己做出的咖啡后,再喝速溶就难以下咽了。半年前我还在为我的咖啡品味从雀巢醇品升级为雀巢金牌而兴奋,如今我觉得更有必要为从此以后告别速溶咖啡而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