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8的博文

接受审查的谷歌我们同样有理由欢迎

2006年我注册了第一个Gmail邮箱,2G的大容量在当时无人可敌,同时还拥有简洁的界面和流畅的响应速度。那时候大家说要查什么东西并不是说“百度一下”,而是“google一下”。记得当时得知google的中文名叫“谷歌”,还是半夜躲在被窝里听收音机新闻听到的。那年我上初三,没有手机,只听说过卓越亚马逊,连淘宝都没听说过。 2010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国,让人觉得丢失了互联网的入口。不过那时候gmail访问正常,除了渐渐习惯“百度一下”,对互联网生活也没什么影响。直到后来gmail乃至谷歌所有服务逐渐无法正常访问,特别是用上安卓智能机后,再加上百度的一桩桩“恶事”,这时候才无比怀念那个网络自由的时代。 好消息是,最近不管是国内官方媒体还是谷歌公司,都放出风来,似乎离谷歌回到中国不远了。唯一让人担心的是,这次回来的谷歌,可能自带审查属性,并且会按照政府的要求上交数据。这就引起世界主要人权组织的呼吁,要谷歌取消为中国开发审查版搜索引擎的计划。甚至谷歌美国总部的部分员工联名上书,他们觉得审查版的搜索引擎会侵犯中国数亿互联网用户的言论自由和隐私权。 国内的网友都心知肚明,我们如今所处的是怎样一个互联网——言论受到管控。在外国人看来,这是极其不可理喻的。然而我们也知道,言论管控仅限于政治方面,大家日常很少受到影响。那是不是因为言论不自由,我们就没有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搜索引擎的权利了呢? 这样的要求是很过分的。在政治上的不自由,不代表我们不能接触最新的技术。我们使用搜索引擎获取想要的信息,而不用担心是虚假企业或者黑心医院,这还不够吗?而且谷歌回到中国不仅仅是提供搜索引擎,还有人工智能,无人汽车,云计算等方面的服务,这些世界一流的服务,与政治无关,正常人都会对其充满兴趣。 隐私被政府获取是有一定可能,但是在美国,科技公司同样被要求向安全部门提供信息,这样算不算隐私权被侵犯呢?因为科技公司的特殊性,他们掌握的数据正被各国政府虎视眈眈,目前各国都希望借助科技公司进行一定的网络监管,不能说是中国开了一个坏头,而是趋势如此。 作为互联网老网民,我自然也痛恨言论监控和内容审查,更痛恨那堵“看不见的墙”,因为它让我们失去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不能体验到世界上一些优秀的产品,同时也造成了国内某些行业的垄断。但是,路要一步步走,假如经过改造的谷歌返回中国,使我们能用上清爽精准的搜索引擎,能用上统一标准的

网约车无辜,滴滴有罪

对于乐清顺风车乘客遇害一事,滴滴做出决定,8.27日起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和产品逻辑;客服体系继续整改升级,加大客服团队的人力和资源投入,加速梳理优化投诉分级、工单流转等机制;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免去黄金红的客服副总裁职务。 2018年滴滴接连发生两起惊动全国的司机犯罪事件。其中滴滴在时间中、事件后的反应速度,做出解决方式和整改措施,都没有展现出一个大企业应有的素质,这也成为网友愤怒的原因,甚至自发抵制滴滴,卸载滴滴。 在上半年已经有过前车之鉴的情况下,滴滴本应该对客服加强培训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而不是像平时一样和客户兜圈子。还有之前大家就讨论过一键报警的可能性,uber五月份已经添加了这一功能,乘车人报警后软件直接把定位信息,司机信息,车牌号发给警察,有媒体测试警察五分钟就赶到了。但是滴滴在这件事中拖延了四个小时才给警方提供有效信息,严重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 打车软件从几年前进入中国以来,先是被各地出租车联合抵抗,随后又被监管部门严打,发展可谓曲折。不得不说打车软件的兴起是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记得上大学有次去城市边缘帮别人搬东西,晚上七点即将下暴雨,在路边拦顺风车没有一个人理我。现在想想如果有滴滴这种软件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愿意载我的人。还有每次坐火车或者长途汽车后从车站回家,车站门口有很多拉客的黑车,要价不便宜,但因为公共交通不发达,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坐。即使现在,半夜的广州南站,打车也是一口价买卖。 难道那些黑车就安全过网约车吗?必然没有。打车软件毕竟掌握有司机的个人信息,也有定位可以追踪,但是黑车却除了车牌号,什么都不知道。如果黑车司机想犯罪,警察找起来也未必容易。所以其实网约车比黑车更好监管,只是现有的监管部门,还有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当局怕麻烦,企业省成本——不愿意去做这件事。 滴滴作为一家估值5000亿的企业,特别是几个月前已经有了类似事件发生,整改一周后,说它没有技术能力去防范这件事是不可能的。它所谓的整改不过是出事了赔偿三倍,直到今天完全下线顺风车。可是如果企业观念上都没有把用户安全放在第一位,关了顺风车,专车、快车就不会出事? 说到底,是市场垄断造成今天的结果。滴滴快的合并,随后又收购uber中国,在大陆市场已经没有公司可以与之竞争,出了事不过赔点钱,业务依然有人用。不过政府部门也有责任,现在各地都有出台网约车准

雅加达亚运会引入电子竞技的感想

今年的雅加达亚运会引入了六项电子竞技游戏作为表演赛,前几名会发奖牌但是不计入参赛国奖牌总数。不过下一届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就被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了。这无疑是传统综合运动会的一次大变革。要知道,同样作为脑力活动的象棋围棋都没有进入到奥运会或者亚运会的比赛项目中。 支持者宣称,电子竞技和象棋围棋不一样。后者是纯脑力活动,体现不了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而电子竞技要考验选手的技巧、灵敏、判断力和决策力,和奥林匹克精神是相符的。 通过否定其他脑力运动来支持电子竞技这一脑力运动,我认为不具说服性。如果说非要比较“激烈”的竞技才能进入奥运会亚运会的话,那射击射箭,冰壶这些,也不算很激烈的运动,但确在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中很多年了。我倒觉得应该把所有脑力运动放在一起来评判。虽然象棋围棋懂行的人看起来,厮杀激烈,很有观赏性,但外行人就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了,甚至看热闹都看不出来什么。而电子竞技,实际上是真实体育竞技或战争的模拟化,即使没有玩过这个游戏,也能通过屏幕了解到竞技双方在干什么,和足球篮球带来的体验是类似的。观赏性普适才应该是电子竞技入选亚运会的原因。 对于电竞入亚运会这件事,我是赞同的的,因为这件事其实是一种巨大的变革,代表传统的体育项目终于愿意承认脑力活动也是一种体育项目了。这其中当然有现实原因,不管是亚运会还是奥运会,如今的收视率都逐年下滑,反而电子竞技比赛在世界各地风生水起,巨额奖金吸引参赛者参加和观众的呐喊。而游戏厂商也需要通过亚运会来为自己的游戏“正名”。确实如果某一游戏被传统运动会接纳,起码在中国这个普遍认为“沉迷游戏玩物丧志”的社会,影响是正面的,能很快促进游戏销量增长。这是传统体育对现实,或者未来的让步。 为什么用到“未来”这个词?前段时间上映的电影《头号玩家》,讲述的是一个被电子游戏包围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们用虚拟现实技术来玩游戏,比现实中的足球篮球还要刺激,但是却不必担心受伤。现在市面已有一些虚拟现实产品,而且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多。是不是有一种可能,未来大家都不再进行真实的室外体育运动,而是在虚拟世界中参与更安全却更激情的游戏运动呢?所以说,电子竞技登上亚运会这个舞台,是传统与未来的交锋。 再一个,人类从风餐露宿的狩猎时代,走到如今的信息时代,身体强壮已经不是必须。霍金只有一根手指能动,也为物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靠的是他的大脑。所以未来的竞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