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19的博文

《“错误”的行为》读后感

最早提出并运用“经济人假设”的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明确承认我们生存的世界并非“经济人”的世界,但后世的经济学家似乎忘掉了这一事实,在“经济人”的基础上延伸出“理性人”的概念,数学方法逐渐融入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似乎越来越脱离现实。 《“错误”的行为》作者正是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观察到了一些违背“理性人”逻辑的事情,所以决定投入进去,发现更多“非理性行为”并研究其中的原因,期望弥补传统经济学的不足。本书是作者成为行为经济学家的历程。从自己如何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反常行为,到寻求心理学的介入,再到与传统经济学家的思想之争,最终运用行为经济学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定,也协助政府做出更受欢迎的政策。 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一个例子是在英国《财富金球》——一款有奖竞猜类节目中,两名参赛者面临一种类似“囚徒困境”的情况,对大奖提出自己的处理方案。假如两个人都选择了“分”,那么最终的奖金两人平分;假如一个人选择“偷”而另一个人选择“分”,则“偷”的一方获得全部奖金;如果两人都选择“偷”则双方都无法获得奖金。与传统的囚徒困境不同,如果两名囚徒其中一名沉默,一名选择招供,那沉默的一方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游戏一开始一名参赛者A抢先对参赛者B承诺,他一定会选“偷”,但是他会把奖金分给对方一半。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方式搞晕了所有人,大家都不知道A为什么要这样做,而赛后是否平分奖金是节目组无法控制的。最终参赛者B选择了“分”,而翻开A的底牌,也是“分”。 A在一开始就限制了对手的选择,如果想要获得奖金,对手只有选择“分”才有机会,但也高达50%。不过A也冒了极大的风险,假如B是个很注重面子的人,产生报复心理选择了“偷”,那最后的赢家就变成了B。而这个做法一经公布,下一期同样采用这个策略,主动权反而会到对方手上,因为可以肯定的是对方一定会选“偷”。 书中说了一句话:经济学家十分擅长为各种行为编造合理的解释,不管这种行为看起来有多么愚蠢“。如果任何偏离预期的事情都用”看不见的手“这个万金油解释,那经济学就无法被称为科学了。借助于技术的进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都能通过脑科学研究得到验证,对于人的行为决策一定也会出现更好的研究方法。行为经济学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

书籍的未来——读《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

图片
带拉链的64开本《圣经》,装帧精美,便于携带。 用微信无限卡看了此书的电子版,定价128元令人很吃惊,即便电子版打了五折也要69元。不过看了豆瓣评论才知道,这是一本装帧精致,配图充足的“艺术品”。这让我想起最近买的一本精装拉链版《圣经》,入手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看起来精致”。这是否说明纸质书籍正逐步从“知识载体”转变为收藏品呢? 《史话》的作者重点讲了书籍在同一性中的个性,即是,每本书的纸质、开本、版式、装帧等元素,都能让同一作者同一标题的书拥有不同的个性。另外,不同人手上的书,会有不同的签名、藏书票、眉批、注释甚至是涂鸦,这也是一种历史和文化。我对此表示认同,但是,作者的这些论述,正说明了纸质书籍的真正价值正在从知识传播转向文化收藏。上初中时,我接触一个叫“99读书人俱乐部”的书籍邮购网站,每月拿出为数不多的零花钱来买书,还乐忠于在扉页盖上自己的藏书章。可实际上,买来的书一半都没看过。豆瓣上有个小组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说明其实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还是同一批人,持有的观点通常是“纸质书的阅读感觉是电子书没有的”。载体当然会影响人的感官体验,但事物的传播离不开载体的进化。就好像古人的学富五车,在今天不过是两本书的内容。如果为了“有感觉”,干脆去读竹简更好。 纸质书籍不会消亡,但它在未来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小。对于自己有特殊意义的书籍,或是包装极具艺术性,买来收藏;想获取的知识,大胆去读电子书吧! 附:对电子阅读未来发展的几点想法: 1.丰富度 目前市场占有率靠前的几个数字阅读APP,内容还是以网络小说为主,以出版类图书为主的Kindle,多看,还会有许多偏专业的书籍没有。有些人说专业书籍不适合电子阅读,比如需要多本图书对比查阅时。但我觉得这只是技术问题,既然手机现在都能多任务运行了,电子书未来也可以有多开的功能,甚至有把书投影到桌面的“黑科技”。就目前的情况看,首先在种类上电子书还应加大扩充力度,未来的需求才可能会被发掘。 2.定价 微信读书也许是因为近期大力推广无限卡的缘故,很多图书的定价与纸质书保持一致,但亚马逊则通常是纸质书的五折。不过这里我更想说的是读者的观念,对于电子书价格的接受。可能我们会觉得电子书虚无缥缈,为什么要以纸质书相同的价格来买。从“知识载体”的方向理解,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我们买过来最有价值的是其中的内容,假如一本纸质书拿去卖

EXCEL VBA案例实操——批量复制数据到目标工作簿

图片
工具:MS EXCEL 2007,宏 目的:把“源”中的数据依次复制到各个分表中。 目标工作簿 数据源 第一步:录制宏。 把“源”表中的数据手工复制到分表“1店成本”和”3店成本”中一月份的数据中。 录制宏 第二步:查看并分析代码。 代码界面 可以看出,复制动作的代码是下面这段(称为主体代码): Sheets("源").Select Range("C3:C4").Select Selection.Copy Sheets("1店成本").Select Range("C5").Select Selection.PasteSpecial Paste:=xlPasteValues, Operation:=xlNone, SkipBlanks _ :=False, Transpose:=False 下一段代码更改的只是两个函数Range(单元格的范围),Sheets(目标工作簿)。 第三步:复制主体代码。 只需要更改第二行Range(“C3:C4”).Select和第五行Sheets(“1店成本”)的参数,例如改成C9:C10和C12:C13;Sheets(“4店成本”)和Sheets(“5店成本”)。假如后面还有更多的店别,就复制更多次。 但是这样做有个很明显的弊端:假如店别特别多的话,要复制修改很多次代码,一不小心就会出错(例如我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需要复制90多家店)。 既然每段代码中只改变的是Range和Sheets的参数,那我们可以使用循环格式和变量来替代——让一段代码在特定范围内循环执行。 第四步:增加循环结构。 Dim定义一个变量i,是循环的标的,for i =1 to 5意思是i 将从1到5依次运行,共5次。工作簿的命名是“店号”+“店成本”,所以可以把i变量加入Sheets的参数里。这样每次循环的目标工作簿就依次是”1店成本”, ”2店成本”, ”3店成本”……”5店成本”。 Dim i As IntegerFor i = 1 To 5 Sheets("源").Select Range("C3:C4").Select Selection.Copy Sheets(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