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未来——读《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

带拉链的64开本《圣经》,装帧精美,便于携带。

用微信无限卡看了此书的电子版,定价128元令人很吃惊,即便电子版打了五折也要69元。不过看了豆瓣评论才知道,这是一本装帧精致,配图充足的“艺术品”。这让我想起最近买的一本精装拉链版《圣经》,入手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看起来精致”。这是否说明纸质书籍正逐步从“知识载体”转变为收藏品呢?

《史话》的作者重点讲了书籍在同一性中的个性,即是,每本书的纸质、开本、版式、装帧等元素,都能让同一作者同一标题的书拥有不同的个性。另外,不同人手上的书,会有不同的签名、藏书票、眉批、注释甚至是涂鸦,这也是一种历史和文化。我对此表示认同,但是,作者的这些论述,正说明了纸质书籍的真正价值正在从知识传播转向文化收藏。上初中时,我接触一个叫“99读书人俱乐部”的书籍邮购网站,每月拿出为数不多的零花钱来买书,还乐忠于在扉页盖上自己的藏书章。可实际上,买来的书一半都没看过。豆瓣上有个小组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说明其实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还是同一批人,持有的观点通常是“纸质书的阅读感觉是电子书没有的”。载体当然会影响人的感官体验,但事物的传播离不开载体的进化。就好像古人的学富五车,在今天不过是两本书的内容。如果为了“有感觉”,干脆去读竹简更好。

纸质书籍不会消亡,但它在未来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小。对于自己有特殊意义的书籍,或是包装极具艺术性,买来收藏;想获取的知识,大胆去读电子书吧!

附:对电子阅读未来发展的几点想法:

1.丰富度

目前市场占有率靠前的几个数字阅读APP,内容还是以网络小说为主,以出版类图书为主的Kindle,多看,还会有许多偏专业的书籍没有。有些人说专业书籍不适合电子阅读,比如需要多本图书对比查阅时。但我觉得这只是技术问题,既然手机现在都能多任务运行了,电子书未来也可以有多开的功能,甚至有把书投影到桌面的“黑科技”。就目前的情况看,首先在种类上电子书还应加大扩充力度,未来的需求才可能会被发掘。

2.定价

微信读书也许是因为近期大力推广无限卡的缘故,很多图书的定价与纸质书保持一致,但亚马逊则通常是纸质书的五折。不过这里我更想说的是读者的观念,对于电子书价格的接受。可能我们会觉得电子书虚无缥缈,为什么要以纸质书相同的价格来买。从“知识载体”的方向理解,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我们买过来最有价值的是其中的内容,假如一本纸质书拿去卖废纸,又能卖多少钱呢?抱着这样的态度去阅读电子书,其实和阅读纸质书没什么两样。我上高中时每年也就买十几二十本书,还不一定看得完,换成电子书一年也就读十几二十本书,还是花二三百块钱。当然,电子书缺乏纸质书可以自由传递的性质(也许会有电子借阅),成本又低廉,价格适当打折是合理的。

3. 渠道

对于电子书未来的模式我有一个理想化的设想。如纸质书在书店售卖,不同的书店卖的书都一样,价格也一样,但是有些书店提供的温馨典雅的环境会让读者更愿意去这家店购书。目前同一本书还不会在各个平台同步发售,就像电影,优酷或者咪咕会宣布“独家上线”一样。对出版商而言,除非自信书籍内容有像“漫威”电影那样的吸引力,否则独家发布更多是给分销商带来用户量的增加。各个APP(书店)均上架相同的图书,有利于APP在用户体验上的提高。就好像有Kindle阅读器的人,总是拒绝使用其他APP。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