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我为什么离开高盛》

高盛作为世界领先投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这里聚集着世界上最聪明又最勤奋的人,是名校毕业生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可是真正要进入高盛工作需要接受的筛选是非常残酷的,即使能够获得offer,不能持续的为公司创造价值,也随时面临被辞退的风险。然而在这样的企业做到高管位置,并且未来可以预见是无比光明的一个人,出人意料的辞职,还写了一封公开信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让人不得不好奇他究竟怎么想。

作者格雷格.史密斯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就在高盛工作, 12年,从一个交易员做到集团执行董事兼欧洲、中东和非洲区衍生品业务经理的位置,见证了从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到次贷危机后高盛集团由内到外的转变。正是对这种转变的不满意,他选择了离开。

作者说 "我想在华尔街上最棒的公司里取得成功",这个最棒的公司曾经克敌制胜的关键就是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9.11事件后全公司上下待命随时准备应对复盘,大停电时作者和上司在没有空调的高层空间协助不安客户处理交易,在客户要求可能造成市场动荡的大单交易时对客户进行劝说等等事件,无一不反映出高盛认为的客户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

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高盛的上市公司属性,让这个伟大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发生了不小的转变。高盛不再以思想、树立榜样、正确行事作为筛选领导人的要求,只要能为公司赚到钱,任何人都能被提升到一个有影响力的位置。正所谓上行下效,领导人的一些不良行为会给员工带来不好的示范。客户在高盛眼中成了木偶,人人都希望做那些"人傻钱多"的业务,因为有GC的存在,只有短期利润才是衡量你价值的标准,没人再在意高盛经营原则中的"我们的资产就是我们的员工、资本和声誉,如果其中任何一项消失了,'声誉'是最难恢复的" 。客户不再是高盛的服务对象,而是成了高盛的交易对手。谁会对自己的对手手下留情呢!

作者在高盛12年,通过他对9.11后公司为自己提供的现金救助和临时住所、自己和几位上司鲁迪、科恩、达菲之间的合作、几次热闹的员工聚会的描述可以看出格雷格对高盛是有较深的感情的,毕竟高盛是一个承载自己梦想的地方,在这里他拿到了绿卡,把自己的家人都接到了美国。作者说"不想在相比更逊色的公司里赚更多的钱,即使我的现实情况要求我这么做,但是我没有",只有在最伟大的公司展现出价值,才是成功。在和数位高层交流希望改变现状无果后,他最终无法忍受这种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的生活,选择了放弃。显然在作者眼中,高盛已经不再是"最伟大"的公司。

企业道德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华尔街这种充斥着金钱、欲望的资本市场,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很容易陷入盲目追求利益的漩涡中。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不仅在法律上有风险,聪明的客户也会很快反应过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