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错误观点(下)——《理想国》读书笔记
柏拉图的代言人苏格拉底基于"正义就是欠债还钱"的论点,通过一系列的对话得出正义的人都是小偷的结论,这虽然听起来令人失望,但也不是没有挽回余地。我们可以说,正义的人偷窃实际上是为了有益于朋友,危害敌人。这样就引出了第二种正义观:正义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而且这个朋友的定义要明确,朋友应该是不仅看上去好,而且实际上也是好人的人,敌人正好相反。但是柏拉图随后得出一个结论,正义者不能用他的正义使人变的不正义。这个结论是这样得来。他先用马受伤导致马的德性变坏,狗受伤导致狗的德性变坏来类比出人受伤导致人的德性变坏;然后说正义也是人的德性,所以人受伤后也就变得不正义了。
我认为这个推理有很大漏洞。前一句话的"德性"跟后一句话的"德性"完全不能看成一个意思。人受伤导致的德性变坏是身体上的,而正义这种德性则是心灵上的。如果这样说,人的心灵受到伤害导致正义变得不正义呢?那依然不成立。因为正义是德性的一部分,整体损伤部分并不一定受到损伤。
那么柏拉图把这个推理继续下去,便得出了"正义者不能伤害任何人使其变得不正义"。这中间,柏拉图反复用"美德"代替"正义",便又有"好人不能用美德使人变坏"的说法。得出了"正义者不能伤害任何人,无论敌人和友人"的结论。
关于正义的第三个看法,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说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医生所拥有的医术是为人体服务的,而生病的人体正是弱者,这怎么还能说正义是强者的利益呢?苏格拉底的对手,色拉叙马霍斯这时把话题转为了"不正义的人比正义的人生活的更好"这个问题。他说正义的人都老实,又不聪明,尽被又智慧又善的人不正义者耍了。这里的善他说是一种算计的善,而正义者拥有的是天性善。这就留下了反驳空间。既然正义者这么老实又不聪明,那他就不想胜过其他正义者,而只想胜过不正义者。不正义者就不同,不仅想胜过正义者,还想胜过其他不正义者。总结一下就是正义者不要求胜过同类,而要求胜过异类;不正义者同类异类都要胜过。苏格拉底举例说医生在医术方面不想胜过其他医生,而想胜过非医生(这一点不是很明白),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愿胜过同类,但愿意胜过异类。结合医生拥有的医术是正义和上面色拉叙马霍斯的说法,正义者变成了和智慧又善的人同类,所以正义者就是又善又智慧了,这是基于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的哲学观的一种类比。
且不论"知识即美德"的正确性,但从推理上来说,柏拉图设计的这一长串对话恐怕是狡辩更多。他做类比只注重形式的类似,而不顾概念的可比性,不过最终倒也是推出了三种正义观的对立观点。若把三个观点结合起来,说"在某些时候,正义是什么什么,在另一些时候,正义是什么什么"呢?我觉得这样也不可,如果这样,这个理论就是套套逻辑了,适用一切情况,做什么事都可以成为正义,也就没有正义一说了。
我小学老师死的早啊!
回复删除